经典案例

潍坊市2023年秋季体育盛会盛大举行多项精彩赛事引人瞩目

2025-06-20

山东潍坊,夏雨初歇的滨海新区,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排球馆内,随着最后一记扣杀落地,2024-2025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山东赛区在6月29日正式落幕。415名青少年运动员在五天的激战中,用汗水浇灌出济南中学单县一中潍坊中学等队伍的荣耀时刻,更掀开了潍坊这座“运动之城”的盛夏序幕。

这场赛事仅是潍坊体育活力的一个切片——从田间地头的“村BA”到万人空巷的昌邑马拉松,从校园足球的绿茵场到商圈里的健美擂台,2025年的潍坊正以赛事为引擎,驱动全民健身乡村振兴与城市品牌的多维跃升。

多元赛事体系激活全民健身

潍坊体育的蓬勃生命力,源于竞技与大众赛事的双轨并行。一方面,专业化赛事持续升级:除排球区域联赛外,潍坊足甲联赛第十轮于6月8日在潍坊理工学院鏖战正酣,建设者队以4球大胜领跑积分榜,企业职工俱乐部等16支队伍在职业化赛制中激烈角逐;健美健身锦标赛同期在潍城区商圈打响,150余名选手在繁华商业区展示力与美,打破专业赛事与市民的壁垒。

全民参与场景深度下沉。潍坊独创的“乡村体育四赛”模式将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送入基层,仅2024年就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举办超3000场比赛。诸城“村BA”、青州“村超”火爆出圈,村民自发蒸包子煮玉米支援赛事,企业捐赠奖品,村委会动员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2024年直接参赛群众近10万人,现场观赛超30万人次,网络流量破千万。这种“马扎赛场”“绿荫棋局”的乡土实践,让体育真正扎根日常生活。

文体旅融合撬动产业新动能

潍坊巧妙将自然人文资源注入赛事设计,实现“办一场比赛兴一方产业”。马拉松成为典型载体:5月2日,7900名跑者穿越昌邑潍河湿地,领略“碧水亭栈鹤鹭低翔”的生态赛道;10月19日即将启幕的歌尔·2025潍坊马拉松,串联“山河湖海”与科技教育地标,打造“最美城市秀场”。更具创意的是“生肖十英里赛”,将风筝文化生肖符号与长跑结合,3月1日在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鸣枪,赋予传统IP新活力。

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借鉴青岛马拉松“号码布即景区通行证”模式,潍坊在赛场周边设置农产品展销区与非遗文创市集。峡山湖马拉松以“鱼羊香油”为特色奖品;潍城区官路村篮球夜市青州小冯村特色夜市借赛事客流转型网红打卡点,拉动餐饮住宿零售消费。据山东省体育局统计,此类融合赛事对GDP贡献率达9.59亿元,服务链消费超3.47亿元,印证了“体育+”模式的商业潜力。

潍坊市2023年秋季体育盛会盛大举行多项精彩赛事引人瞩目

青少年体育筑基人才生态

青少年培养是潍坊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赛事供给上,2025年初发布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年度日历,5月26日承办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初中争冠组赛事,21支队伍通过升降级机制竞逐精英名额。训练体系上,深化“体教融合”:寿光市于“五一”期间举办首届青少年田径游泳运动会,近600名小将参与152个项目,10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依托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基地,建立“市—县—校—班”四级竞赛通道,以赛代练选拔苗子。

科技赋能则开辟新赛道。4月举办的青少年光电射击比赛,引入激光模拟系统降低训练门槛,吸引多校参与。这种“传统项目+新兴技术”的组合,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也为竞技体育储备跨界人才。

GCGC黄金城

政策协同勾勒未来图景

潍坊体育的爆发得益于顶层设计与政策红利。省级层面,山东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明确支持体育消费扩容,2025年目标举办50场5000人以上马拉松500场千人大型赛事;潍坊率先响应,将汽车自驾航空营地等户外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启动“好运山东”驿站服务体系。

地方创新同样关键。潍坊市体育局联合总工会企业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如健美锦标赛由市委宣传部体育总会中百集团联合主办;马拉松协会十年孵化100余个跑团,带动10万人参与跑步,并获评“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这种多层次协作网络,为赛事常态化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以赛兴城,活力潍坊的示范意义

从排球少年扣响的青春强音,到昌邑田野跃动的“村BA”身影,潍坊以赛事为支点,正撬动全民健康产业升级与城乡融合的广阔图景。其成功密码在于:构建竞技与群众体育并重的赛事金字塔,深耕“文体旅商”融合的产业生态链,贯通青少年培养与科技创新路径,最终在政策与民意的共振中释放城市能量。

未来,潍坊需进一步放大“马拉松经济”“乡村赛事IP”的辐射力,探索户外运动与低碳旅游的结合点,并深化与胶东经济圈城市的赛事联动。正如省体育局所言:“将赛事引入景区街区商超,引导人流物流财流高效聚集”——潍坊的实践,正为全国中小城市提供“以赛营城”的鲜活样本。

准备好开始吧,它既快速又简单。